第96章91 前国民党陆军海军一级上将——陈绍宽
作者:东方鹰      更新:2022-04-04 12:48      字数:12420
       【陈绍宽】(188910.07-196907.30),字厚甫。前国民党陆军、海军一级上将。汉族,闽侯县城门乡(今福州郊区城门镇胪雷村)人。1889年生于福建省闽县,他的父亲原先是一名箍匠,后加入晚清海军,担任水手。由于家庭影响,陈绍宽在求学时代就不自觉地向海军靠拢。他17岁进入南洋水师学堂,攻读航海技术。毕业后,加入清朝海军服役。后归附国民革命军。在任期间曾规划4大战区,提出20艘航母计划。并且指挥了著名的江阴海战。

       学习、见习时期

       光绪二十九年,陈绍宽考入福州格致书院。光绪三十一年赴上海,经萨镇冰介绍,在“江南水师学堂”学习,3年后毕业,到“通济”练习舰见习,不久调任“镜清”练习舰上尉驾驶大副。民国3年(1914年)升海军总司令部少校副官,驻上海。翌年,陈绍宽因夺回“肇和”舰有功,升“肇和”舰上校代理舰长。

       赴欧洲考察海军

       民国5年,陈绍宽奉命赴欧洲考察海军,第二年在英海军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格罗林战役,被授予“欧战纪念勋章”。民国7年,为中国驻英公使馆海军武官。民国8年,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又任伦敦万国海路会议中国代表及中国海军留欧学生监督。是年10月,因奔丧回国。后留国任“通济”练习舰中校舰长。民国12年,改任“应瑞”舰上校舰长。民国15年,升海军第二舰队少将司令。

       归附国民革命军

       民国16年10月,继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之后,陈绍宽宣布归附国民革命军,并率舰与北洋军阀孙传芳大战,大获全胜。以拱卫京畿有功,得国民政府一等勋章和“中流砥柱”大勋旗。接着又组成西征舰队,沿江而上,克汉口,为中央政治委员会武汉分会委员,接着又克长沙、岳州等地。民国17年1月,西征结束,奉命回南京。同年12月海军司令部撤销,设海军署,陈绍宽为中将署长,力谋统一中国海军,但没有成功。

       江南造船所所长

       民国18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陈绍宽亲自以“应瑞”旗舰护送蒋介石第二次西征,随即占领湖北、湖南,被委湘鄂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湖南省政府委员。6月,国民政府恢复海军部,陈绍宽为海军部政务次长兼第二舰队司令。不久,海军部长杨树庄兼福建省长,部务由陈绍宽代理,接着被正式任命为代理部长兼江南造船所所长。

       海军部上将

       民国21年,升海军部上将部长并为国民政府国防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民国23年,因创办“海军大学”,聘请日本海军专家分别讲授“高等军事学”和“国际海法”,引起以“应瑞”舰长林元铨等23位舰长的不满,联名控告陈绍宽“亲日”。陈绍宽被“查处”,因此愤而辞职。以后汪精卫几次到上海“慰留”。林元铨等人分别受到“调离”处理,陈绍宽才回部视事。

       抗战时期

       民国26年4月,陈绍宽为国民政府代表团副团长,赴英国参加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加冕觐礼,事后转德国考察海军。同年7月7日,中国抗战爆发,陈绍宽即回国组织“江阴阻塞线”,封闭长江下游水道,保卫中国的大后方。

       江阴海战

       江阴(古称暨阳),这个上海与南京之间长江最狭窄的地段,江面仅宽1250米。借长江水之灵性,小城的人文历史相当攸久。扼长江咽喉、地理环境优越,便于货运和征收赋税,江阴在唐代即为重要港埠。至宋代更是蕃舶常集,熙熙攘攘。南宋绍兴年间于江阴置市舶司,是当时我国沿海设置市舶司的11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阅不尽的大江南北两岸风光。浪急涌高,峻岩夹持,只要在两岸安上几门大口径火炮,江中再庞大的舰队也难以上溯。

       1937年,随着抗战烽火的降临,在这里展开了二战中中国战场规模最大、也是最为惨烈的一次海空大战。时任海军部部长海军一级上将的陈绍宽在这里发起了二战中中国海军战斗最惨烈,也是最后一次残酷的海陆空作战。

       结果:

       中国海军全灭,江阴沦陷

       参战方兵力:

       中国2万8千人;日本10万余人

       伤亡情况:

       中国海军第一舰队被全数击沉

       主要指挥官:

       中国:陈绍宽日本:长谷川清

       日军参战航母:

       赤城号,龙骧号,加贺号,凤翔号

       沉船封江

       1937年8月11日,海军部派“甘露”测量舰、“皦日”、“青天”测量艇及“绥宁”、“威宁”炮艇破坏西周、浒浦口、铁黄沙、西港道、狼山、大姚港、通州沙、青天礁、刘海沙到长福沙、海北港沙、龙潭港、福姜沙等各处的灯标、灯桩、灯塔、灯船及测量标杆。各舰在两日内完成了航标的破除作业,使敌舰失去了导航标志。在此同时,海军第1舰队与第2舰队主力由湖口与下关向江阴的集结已经完成,49艘军舰进入了长江待命,“拱卫京畿”。

       8月12日,两个舰队主力在江阴江面集合完毕,这次甲午战争之后海军的第一次对外大型动员,全体海军全体官兵皆怀高亢斗志,誓与日寇决一死战!但当舰队在江阴江面集中完毕之后,满怀热血等待着“中国深望每人能尽其至责”旗令的官兵们,愕然发现他们将目击中国海军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体自沉。

       首批自沉的军舰为舰龄最大的“通济”练习舰、“大同”、“自强”巡洋舰、“德胜”、“威胜”水机母舰、“武胜”测量艇(已停用)、“辰”字与“宿”字鱼雷艇(均已停用),这批军舰大多为清代遗留的旧舰。此外,海军还向招商局与各民轮船公司征集“嘉禾”、“新铭”、“同华”、“遇顺”、“泰顺”、“广利”、“醒狮”、“华新”、“回安”、“通利”、“宁静”、“鲲兴”、“新平安”、“茂利二号”、“源长”、“母佑”、“华富”、“大篢”、“通和”、“瑞康”20艘轮船同时自沉以构成江阴锁线。当第1舰队抵达江阴时,等待自沉的28艘军民舰船已经停泊在君山江面。

       12日上午8时,江阴江面各舰由“平海”舰率领进行升旗典礼。8时整,“平海”舰举行升旗仪式,各舰官兵在舰舷“站坡”,向军旗行礼致敬。陈绍宽的上将司令旗在军乐声中冉冉上升到主桅顶端。一个国家的海军竟要用如此悲壮的方式保护自己的领水,真是滑稽而又沉重!随后,自沉舰队由旗舰“通济”率领,驶向福姜沙就位。

       在各舰抵达位置之后,坐镇“平海”的陈绍宽发出沉船命令,各舰同时打开水底门,缓缓下沉。自沉作业一直进行的傍晚才初告结束,陈绍宽站在“平海”舰桥上,黯然无语。是日汽笛哀鸣,军旗低垂,令人欲哭无泪。

       因为水流甚急,第一批各舰下沉时多半被水流冲离理想原位,导致封锁线并不完整。当海军部发现封锁线并不完整而空隙甚多之后,又征用了“公平”、“万宰”、“泳吉”等三艘民轮沉入封锁线,在镇江、芜湖、九江、汉口、沙市等地缴获的“吉安”、“贞安”、“福安”、“汉安”、“泰安”、“永清”、“德安”、“沙市”8艘日籍趸船也先后被拖到封锁线凿沉。海军部又请行政院训令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各省政府紧急征用民用小船、盐船185艘,满载石子沉入封锁线的空隙中。这些民船一共使用了30.94万立方英尺石子,合65020担。如果加上9月25日自沉的“海容”、“海圻”、“海筹”、“海琛”舰四艘巡洋舰,在江阴的沉船封江作业之中一共自沉老旧军舰与商轮43艘,合计吨位63800余吨。

       1937年9月下旬,日本海军增派舰只70多艘、飞机300多架和战斗人员10万人,力图打通江阴防线。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9月22日和23日,日海军轮番轰炸中国海军及岸上阵地,旗舰平海号遭到80架以上飞机的轰炸,平海号的姊妹舰宁海号也遭到至少70架次飞机的轰炸。

       9月22日这天,从早上8时至下午5时,中国集结在江阴水面的诸舰和岸边炮台的官兵作战达9小时,“宁海”军舰消耗高射炮弹400余发,机枪弹8000多发;“平海”军舰消耗高射炮弹265发,机枪弹4000余发。敌机的空袭未造成太大损失,仅“平海”舰阵亡5人,伤23人。当晚,陈季良司令召开各舰舰长会议,下令“平海”绝不能因为避开日机重点轰炸而降下桅顶的司令旗,各舰也不得为了机动,向上游驶去。

       日军在9月23日以72架飞机围攻中国“宁海”、“平海”两舰并将其击伤、击沉后,两日后又开始向中国海军的其他舰只实施攻击。

       25日清晨,加贺号航母上的日军海基第2航空战队又以94舰爆、96舰攻机各8架在96舰战4架的掩护下集中攻击“平海”舰。

       “平海”军舰高炮弹药用尽,军舰的下沉已经无法控制,于是叶可钰副长下令军舰驶往江北十二圩的浅滩搁浅,并且开始拆卸火炮与重要零件运往南京,参加首都保卫战。

       这艘中国自制的海军主力舰在搁浅之后舰身继续向左倾斜到45度,缓缓滑入长江。战斗中,官兵共阵亡军需官叶宗亮、中士张朗惠、下士谢道章、列兵王允吉、黄顺忆等11人,负伤20余人。后来有人回忆到,“平海”号所有的牺牲官兵的遗体,均在各炮位下面,负伤者亦全是在战斗中挂彩。全舰所有官兵,在23日的大战中,均未离其战斗岗位一步。

       “平海”号在江阴要塞之战后亦被日军打捞队浮起,修复后改名“八十岛”,编入日军第一输送战队并担任旗舰。1944年11月25日在吕宋岛被美国海军飞机击沉。

       “宁”、“平”两舰被炸后,舰队旗舰改由吨位稍小的“逸仙”舰担任,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移至该舰指挥。

       9月25日夜,这四艘名舰进行了最后一次航行。在封锁线后方集结完成之后,四艘军舰战舰在凄凉的汽笛声中打开海底门,静静地沉入长江。这夜,中国海军失去了自己的舰队。

       江阴之战后3年,陈绍宽将军在一篇《纪念伟大的“九·二三”》的文章中写道:“‘九·二三’是中国海军抗战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页。……谁都知道,在这次倭寇对我侵略的武力中,最有把握的,是他的海军。但自江阴封锁线在我海军手中树立以后,情势却为之一变,因敌要用舰队从扬子江上驶,就必须破坏我封锁线,要破坏我封锁线,就不能不歼灭我英勇之海军!

       1、江阴之战中的中国海军序列:

       海军部部长海军一级上将陈绍宽

       海军第1舰队司令部司令陈季良中将

       海容巡洋舰(江阴自沉)舰长欧阳勣上校,副长杨道钊少校,轮机长黄辉如少校

       海筹巡洋舰(江阴自沉)舰长林镜寰上校,副长郑翊汉少校,轮机长黄辉如少校

       海琛巡洋舰(江阴自沉)舰长张凤仁上校,副长吴支甫中校,轮机长陈精文中校

       海圻巡洋舰(江阴自沉)舰长唐静海上校,副长刘乃沂中校,协长许世钧中校,轮机长邱崇明中校

       宁海轻巡洋舰(被日军捞起,改装为“八十岛”号巡洋舰)舰长陈宏泰上校,副长甘礼经少校,轮机长姚法华上尉

       平海轻巡洋舰(被日军捞起,改装为“五百岛”号巡洋舰)舰长高宪申上校,副长叶可钰少校,轮机长周烜

       应瑞轻巡洋舰(1937年10月23日于采石矶空袭沉没)舰长陈永钦上校,副长华国良少校,轮机长郎昌炽少校

       逸仙轻巡洋舰(被日军捞起,改装为“阿多田”号练习舰。战后归还,1958年6月退役)舰长陈秉清中校,副长杨希颜上尉,轮机长黄贻庆

       自强巡洋舰(江阴自沉)舰长张日章中校

       大同巡洋舰(江阴自沉)舰长罗致通中校,副长曾侍琯上尉

       中山炮舰(1938年10月24日于金口空袭沉没)舰长萨师俊中校,副长张天浤

       永绩炮舰(1938年10月21日于新堤被日军缴获。1949年5月于上海被人民解放军缴获)舰长曾冠瀛中校

       咸宁浅水炮舰(1938年1月九江遇轰炸沉没)舰长薛家声少校,副长贾珂上尉

       德胜号水上飞机母舰(江阴自沉)舰长刘焕乾中校

       威胜号水上飞机母舰(江阴自沉)舰长王夏鼐少校

       陈绍宽指挥下的中国海军第一、第二舰队

       皦日测量舰(1937年8月26日被击沉)舰长谢为良少校

       辰字鱼雷艇(江阴自沉)

       宿字鱼雷艇(江阴自沉)

       武胜测量舰(江阴自沉)

       海军第2舰队司令部司令曾以鼎少将

       建康驱逐舰(被日军捞起改装为汪伪海军“海绥”号)舰长齐粹英中校,副长严又彬,轮机长吕文周上尉

       江贞浅水炮舰(1938年7月空袭搁浅,11月于岳阳自行烧毁)

       江元浅水炮舰(保存至战后。1949年12月退役)

       楚同浅水炮舰(保存至战后。1949年被人民解放军军缴获)

       楚有浅水炮舰(1937年9月29日于六圩港空袭沉没),舰长郑耀恭中校

       楚观浅水炮舰(保存至战后。1956年退役)

       楚谦浅水炮舰(保存至战后。1949年退役)

       湖鹏鱼雷快艇(1937年10月3日于江阴目鱼沙空袭沉没)舰长梁序昭上尉

       湖隼鱼雷快艇(抗战中期因老旧报废)

       湖鹗鱼雷快艇(1937年10月3日于鲥鱼港空袭沉没)

       民权炮舰(保存至战后)舰长刘焕乾中校

       民生炮舰(1938年7月空袭搁浅,11月于岳阳自行烧毁)舰长郑世璋中校

       永绥浅水炮舰(保存至战后)舰长傅成少校

       江犀浅水炮艇(1941年8月21日四川巴中空袭沉没)

       江鲲浅水炮艇(1941年8月21日四川巴中空袭沉没)

       甘露测量舰(1941年9月3日巴中空袭沉没)

       青天测量舰(1937年10月于龙梢港空袭沉没)舰长叶裕和少校

       2、江阴之战中的日本海军序列:

       ●第3舰队司令部司令长谷川清大将

       旗舰:出云号、能登吕号

       第一遣外舰队:平戸号、天龙号、対马号、常盘号、安宅号、宇治号、伏见号、隅田号、势多号、比良号、保津号、坚田号、鸟羽号、热海号、二见号驱逐舰浦风第24驱逐队

       第二遣外舰队:球磨号、八云号、第13驱逐队第16驱逐队

       第3战队‐那珂号、阿武隈号、由良号

       第1水雷战队:夕张号、第22驱逐队第23驱逐队第30驱逐队

       第1航空战队:加贺号、第2驱逐队

       第10战队:藤森清一郎少将

       第11战队水上机母舰神川丸:近藤英次郎少将

       第4水雷战队:细萱戊子郎少将

       第6驱逐队:伏见宫博义王中佐

       第10驱逐队:板垣盛大佐

       第1水雷队:渋谷紫郎中佐

       第1连合航空队:戸冢道太郎少将

       第2连合航空队:三并贞三少将

       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大川内传七少将

       第1根陆地队:园田滋少将

       第3航空战队:寺田幸吉少将

       ●第4舰队司令部司令丰田副武中将

       旗舰:足柄号

       第9战队:妙高号、长良号…

       第14战队:天龙号、龙田号…

       第4水雷战队:木曾号、第6驱逐队第10驱逐队第11驱逐队

       第5水雷战队:名取号、第5驱逐队第22驱逐队

       第9战队:小林宗之助中将

       第5水雷战队:后藤英次少将

       第3驱逐队:藤田俊造中佐

       第16驱逐队:岛崎利雄中佐

       第23驱逐队:高桥一松中佐

       第3潜水战队:锄柄玉造少将

       第9潜水队:仁科宏造中佐

       第4航空战队:鲛岛具重少将

       ●其他:第二舰队赤城号航母战斗群,龙骧号航母战斗群,第三舰队凤翔号航母战斗群……(日本第一舰队、第二舰队临时派遣协助日本支那方面舰队作战)

       3、攻击“宁海”、“平海”的日本航空队资料:

       (1)陆基:第2联合航空队(驻上海公大机场)司令官:三并贞三少将

       (a)第12航空队司令:今村修大佐

       12架中岛95式舰战(NakajimaA4N1)

       12架空技92式舰攻(YokosukaB3Y1)12架爱知94式舰爆(爱知D1A1)

       (b)第13航空队司令:千田贞敏大佐

       12架三菱96式舰战(MitsubishiA5M2)

       12架空技96式舰攻(YokosukaB4Y1)

       12架爱知96式舰爆爱知D1A1)

       (2)海基:第2航空战队司令官:堀江六郎少将

       第22驱逐队

       (a)航空母舰:加贺号

       12架三菱96式舰战(MtsubishiA5M2)

       24架空技96式舰攻(YokosukaB4Y1)

       12架爱知94式舰爆(爱知D1A1)

       在9月22日和23日的战斗中,因为日军补充损失和将部分陆基航空队配备到海基的航母上使用,因此部分数据可能与实际出动情况不符。

       战略意义

       江阴海战是江阴保卫战中的海上战役,自1937年8月16日江阴大战拉开序幕开始至1937年12月2日江阴防线失守,前后共历时108日,是抗日战争中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也是抗战期间唯一一次海军战役;长年威震中国海疆的舰队,一部份在烟台自沉,主力则全数沉在江阴,是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最重大的损失。保卫江阴封锁线的战斗阻遏了日军沿长江西进的企图,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保护了长江下游军政机关、工矿企业向四川大后方的安全转移,为国民政府以空间换取时间之持久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当时海军受排挤,陈绍宽奋斗维艰。民国34年5月,赴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参与制订“联合国宪章”。民国34年9月9日,在南京参加接受日本侵华军投降仪式,但以后在接收日本海军的实际工作中,屡受阻挠。

       拒绝内战

       抗战胜利是年冬,蒋介石电令陈绍宽率“长治”舰赴山东堵击共产党军队。陈绍宽以“抗战后海军元气尚未恢复,且绍宽在抗日期中报效无多,已愧对国人,若再参加内战,内疚殊大”为借口,南下检修。蒋介石认为陈绍宽抗令,借端撤销并武装接收海军总司令部,免除陈绍宽职务。陈绍宽因此回乡,闲居不出。民国38年,蒋介石派朱绍良请陈绍宽赴台湾“共襄国是”,陈誓死相拒。

       新中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绍宽出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又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二、三届的代表、主席团成员,还是全国国防委员会委员。1969年,因患胃癌病逝,享年80岁。

       人物生平

       荣立战功

       辛亥革命后,陈绍宽在北洋海军任少校副官。1915年12月5日,陈其美等革命党人意图夺取“肇和”号军舰,陈绍宽指挥“海琛”、“应瑞”两舰截击,使革命党人夺舰计划功败垂成。因为这件“功劳”,他被破格提升为代理舰长,并获得赴欧留学的机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身在英国的陈绍宽加入英国海军,参与对德作战。在激烈的海战中,陈绍宽奋不顾身,荣立战功,被英女王授予“特别劳绩勋章”。

       出席巴黎和会

       1919年,陈绍宽又作为海军代表出席巴黎和会。在那里,他零距离目睹了西方列强是如何打着“议和”的旗号瓜分利益,欺凌弱小。中国虽是战胜国,却如同案板的上的一块肉,任人宰割;国权任人玩弄,让陈绍宽有了切肤之痛:强权即公理、弱国无外交。要想在豺狼虎豹林立的国际舞台上屹立不倒,唯有自强;于是,他暗自下了决心,将自己献给中国海军事业,用强大的舰队来捍卫国家尊严!这次抉择,为他的人生展开一条艰险的荆棘之路。

       第二舰队司令

       陈绍宽回国后,在北洋海军扶摇直上,官越做越大,成为第二舰队的司令官。与此同时,国内的革命形势也发生着巨变。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随着革命枪声的响起,一道严肃的选择题又摆在了陈绍宽的面前;当时,直系军阀孙传芳控制苏、浙、皖等省,而陈绍宽则是一枚重要棋子。他的舰队游弋在长江下游,牢牢控制长江防线。从这个意义上说,陈绍宽的态度对北伐举足轻重。到底是选择效忠自己的顶头上司孙传芳,还是归顺国民政府,反戈一击?陈绍宽沉思着。这些年来目睹的北洋军阀所作所为,以及南方革命政府的欣欣向荣,很快促使他下令了决心。于是陈绍宽果断下令,率舰队归附国民革命军。“背叛”意味着刀枪相见。不久,龙潭之战打响,陈绍宽反戈击向孙传芳。龙潭之战异常惨烈。革命军与孙传芳在巴掌大的一块地方你争我夺,相互厮杀。枪炮声、喊杀声、哀嚎声乱作一团,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最终革命军取得胜利,摧毁了孙传芳的主力。陈绍宽因作战勇猛,被授予一等勋章和“中流砥柱”勋旗。北洋军阀的爪牙,成为国民革命军的一员猛将。

       国民党海军“中流砥柱”

       对于陈绍宽的实力,蒋介石早有耳闻。很快,陈绍宽成为国民党海军“中流砥柱”。1937年,全面抗战的枪声响起。正在英国访问的陈绍宽被紧急召回。蒋介石任命他为中国海军司令,主持长江防务。那时,日本已经拥有了世界第三位的强大海军,而中国海军弱小落后,主力舰的吨位,甚至还不如几十年前的北洋水师。怎么打呢?蒋介石认为:如果不能阻止日舰溯流而上,就彻底切断长江,谁也别想从这儿过。领命之后,陈绍宽紧急征用了几十艘商船,连同海军的8艘旧舰一起沉入江底,几乎在一夜之间建成坚固的“江阴封锁线”。他用这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在江阴水域阻断航线,筑成一道坚固的水上要塞。小鬼子岂肯就此罢休!1937年9月,日军第三舰队倾巢而出,扑向中国守军,惨烈的海战拉开序幕。这场决斗,从一开始就不公平。日军有战舰,有飞机,有强大的后援支持。再看中国海军,要啥没啥。陈绍宽带着一推破铜烂铁,跟武装到牙齿的小鬼子决一死战,在谁看来,这都是一个笑话。暴露在敌机火力下的中国守军,只好用重机枪和高射机枪对空开火,迫使日军飞机不敢低空俯冲投弹。这种打法等于拿匕首和人家的长枪对戳,杀敌八百,自损三千。虽然也击落了好些敌机。但随着战争的延续,中国守军的缺点暴露的越来越明显,失败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结局;好在中国海军啥都缺,唯一不缺的,是拼死一战的决心。就凭这这股子狠劲,陈绍宽指挥的军队愣是将日军阻击了一个月之久。在日军的海空火力狂轰滥炸下,中国的舰艇,一艘接一艘沉没在长江的滚滚波浪中。江阴水战,中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但虽败犹荣。陈绍宽同强大的日军周旋,也创造了世界海军史上的奇迹。在旁观战的德国顾问感慨说:这是一次世界大战后,最为激烈也最为奇特的一场海战。江阴海战虽然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性,但中国海军却几乎全军覆没。有人说:陈绍宽将中国海军原来不厚实的家底败了个精光。

       上书建造航空母舰

       要说败家,陈绍宽还有一段故事。早在1928年,时任中国海军第二舰队司令的陈绍宽就曾经上书,要求花2000万元建造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以下简称航母)。建航母!那绝对是中国军界的重磅炸弹!消息传开,众人议论纷纷。造航母当然是好事情,但中国有这个实力么?这个时候,蒋介石既不想出钱,又不想失掉人心,就使出“拖”字诀:五年,十年,十五年,给陈绍宽画了一个大大的饼。一转眼到了抗战,中国海军那点家底都让陈绍宽折腾没了,而陈绍宽还在做他的海军强国梦:从辽东到南海中越边界,划分四大战区,建造20艘航母,每艘航母造价约18亿元。这可真是“宏图大业”,一下子把中国海军未来几十年的实践和理想都说完了。坚持的反面,就是顽固。在陈绍宽看来,他是在实践自己的海军强国梦;在别人看来这就是固执己见,痴人说梦。蒋介石看到陈绍宽的计划,啧啧舌头。陈绍宽啊陈绍宽,你把自己的家底赔个精光不说,还要烧钱造航母,疯了吗?从这时,陈绍宽的仕途就开始走背运了。

       海军六年造舰计划案

       1930(民国十九年)提出

       舰种

       艘数

       备注

       航空母舰

       装甲巡洋舰

       巡洋舰

       驱逐舰

       28

       包含大小型驱逐舰

       潜水艇

       24

       包含大小型潜水艇

       另炮舰、扫雷艇、潜水母舰、鱼雷艇、运输舰等共计:106艘

       国民政府的海军战略思想建构与具体发展策略迟迟不能定案。1932年1月,陈绍宽将军担任海军部部长后,中央海军才开始转入一段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2月21日,他在中央广播电台发表谈话,指出海军未来的发展目标为发展成一支60万吨的海军,短期内海军将会专注于巡洋舰与潜艇的购置(“治标”),长期则希望能建立一支各类舰种齐备的大洋海军(“治本”)。长程的建军蓝图渐具初型,但是由理想进入实际仍需要时间。

       1945年9月,日本无条件投降,陈绍宽风风光光地出席受降仪式。随后,他就被架空。当年12月份,蒋介石将陈绍宽召到总统官邸,亲切问候了一番:厚甫(陈绍宽的字),近来身体如何?晚辈都上来了,你看他们干得都不错嘛。我就放手让他们干去了,你以为如何?你年岁大了,该休息休息了。与此同时,陆军长官周宪章已经带着蒋委员长的手谕冲向海军司令部。堂堂海军司令部,在毫不知情的情况被“清剿”。随后,蒋介石又清除了陈绍宽的嫡系,另设海军处,统办海军事务,处长由亲信陈诚担任。属于陈绍宽的时代已然过去了,他只有黯然离开。

       丢官之后,陈绍宽回到福建老家种菜养花,倒也清闲。就是在这两年,共产党节节胜利,国民党一败再败,眼看江山不保,蒋介石败走台湾已成定局。临走之前,蒋介石又想起:陈绍宽曾经贵为海军司令,说什么也不能让共产党拉拢过去。于是,他派福建省主席朱绍良“请”陈绍宽一同赴台。朱绍良置办厚礼,带着随从浩浩荡荡而去,结果陈府大门紧闭,拒不见客。没办法,朱绍良调转马头。毕竟是省主席,半道上老朱又生一计:打发随从先回去,自己杀了个回马枪,二上陈府。陈绍宽还以为来客已走,结果一开门正好撞上朱绍良,只好接客。朱绍良单刀直入:委座来电,要老前辈离闽赴台,共襄国是。陈绍宽才不吃这套。国民党执政几十年,把中国搞得乌烟瘴气,有目共睹。再想想自己这些年的经历:航母计划被蒋介石搁置一边;堂堂海军司令部竟然无故撤销;海军强国梦遥遥无期……这不都是国是么?如果可以商量,早就商量了,何必等到今天!他索性倚老卖老:老夫年逾花甲,月是故乡圆,水是家乡好,还去台湾做什么?蒋委员长如一定要我飞往台湾,只好从飞机上跃下,葬身闽海波涛之中。陈绍宽无儿无女,孤零零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怕你逞凶!朱绍良撞了一鼻子灰,只好悻悻而去。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绍宽暂时放下了那些纸面上的规划,开始部署现有舰艇的抗战事宜。当时中国海军的抗战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江阴。1937年8月上旬,为阻止日本舰队沿江西上,国民政府用沉船在江阴建立了一道封锁线。日军为打通封锁线,动用航母上的飞机实施大规模轰炸,将防守封锁线的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几乎所有舰艇炸沉。此后,日本航母经常出没于中国沿海,配合陆上作战行动。

       江阴海战中日本出动的四艘航母

       江阴海战中日军的空中肆虐让陈绍宽进一步看到了航空母舰的作用。江阴海战自1937年8月16日江阴大战拉开序幕至12月1日江阴失守(江阴炮台12月3日失守),前后共历时108日。江阴海战是抗日战争中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也是抗战期间唯一一次海军战役;长年威震中国海疆的舰队,一部分在烟台自沉,主力则全数沉在江阴,是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最重大的损失。江阴保卫战中,日军出动加贺号等四艘航母击沉了几乎当时国民党海军所有主力战舰,轰炸了江阴要塞,使得当时中国海军部队几乎消耗怠尽。

       1943年11月,陈绍宽代表海军部再次提出海军建设的规划。在这次规划中,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拥有几艘航母了,而是要建造几个航母群。他设想将中国沿海划为四个海军区:第一区从辽宁安东到山东半岛成山头;第二区从成山头到长江口;第三区从长江口到广东汕头;第四区从汕头到中越交界。每个区成立一支海防舰队,拥有5艘航母,全国沿海共需要20艘航母,每艘航母造价18亿元。这个规划令包括蒋介石在内的许多人瞠目结舌。陈绍宽却说:“这笔钱国家是省不得的。”

       显然,就战时中国的状况来看,上述规划没有实现的可能,陈绍宽也明知这一点,但在他看来,先给蒋介石吹吹风也是很有意义的。1945年8月,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陈绍宽动真格的了。他拉上军政部部长陈诚、铨叙厅(主管人事)厅长钱卓伦,结合现有海军舰艇情况,制定了《海军分防计划》。该计划对几年前的规划作了修订,将拥有航母的数量从20艘减为12艘,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接受这一方案。陈绍宽解释说,这12艘航母当然不是一次完成,期限为30年。第一个10年计划先造1万吨和8000吨航母各一艘,每吨造价6280美元。

       抗战胜利后,正当陈绍宽雄心勃勃地准备实现建造航母的计划时,内战的阴云开始笼罩中国大地。此时蒋介石的脑海中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打败共产党,建设海军已被完全抛在脑后。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对解放区的进攻,大规模的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海军被卷入内战中,陈绍宽的强海军梦随之破灭,航母梦也自然烟消云散。中国人第一次拥有航母的努力就此结束。

       陈绍宽年谱

       1889年10月7日生。

       1906年,17岁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航海科驾驶专业,1908年毕业于,历任见习生、二副、大副、艇长。

       辛亥革命后任镜清练习舰大副。

       1914年,调海军总司令部任少校副官。

       1915年12月,参与夺回被革命党人强夺的“肇和”舰。不久,擢升“肇和”舰上校代理舰长。

       1916年,被派往美国考察海军,当年底又被派往西欧各国参观战事。

       1917年5月,在英国战列舰队和潜艇部队参加对德国海军作战,获英国政府颁发“特别劳绩勋章’。

       1918年,赴法国、意大利调查海军。同年秋任驻英武官等职。

       1919年,任北京政府驻英海军武官兼海军留欧学生监督,并任出席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海军专门委员、国际海道会议中国海军代表。翌年回国,任“通济”舰舰长。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助直有功任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1923年,调任“应瑞”舰舰长,升海军少将。

       1926年,任第二舰队司令,响应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率舰倒戈。

       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8月率领舰队歼灭已抢渡长江南岸的北洋军阀孙传芳部,龙潭一役击败孙传芳。9月国民政府传令嘉奖,授一等勋章和“中流砥柱”勋旗。

       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海军署署长,晋升中将。

       1929年,海军部成立,任政务次长兼代部务,兼海军江南造船所所长。6月任海军部次长(副部长)。

       1932年1月,任海军部长。决定福州海军学校每年定期招生,聘请英国海教官到校任教,培养出数百名毕业生。先后派出数批海校留学生,为海军培育一批骨干力量。在出任海军要职的几年中,对建设海军,争回祖国版图、测量权、引水权以及造就海军人才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5年,晋升海军上将,叙第一级(为首批9名一级上将之一),同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

       1936年至1946年,兼任私立勤工学校董事长,将部分海军资产转拨勤工学校作教学经费,支持长期办学,培养出数以千计人才。

       1937年,“七七”事变时,正在欧洲考察海军,闻警迅即回国,指挥海军抗战。8月亲临江阴指挥。一夜间建立举世闻名的江阴封锁线。

       他指挥海军官兵坚持抗战,持久胜敌,先后参加上海、武汉等地会战。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积极组织海军敌后布雷游击队,长期打击敌人,配合全国各战场的作战。

       1938年,改任海军总司令。

       1945年,以中国代表团海军顾问身份赴美参加联合国筹组工作。1945年5月,任中国出席第一次联合国大会代表团顾问。9月9日,作为中国受降代表之一在南京出席日军投降仪式;抗战结束后,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拒不受命率舰堵截从山东半岛渡海挺进辽东的人民解放军,率长治舰南下台湾视察,返南京后即告辞职。1945年底遭蒋介石裁免,回福州隐居。

       1949年8月,福州解放前夕,拒绝蒋介石的赴台电召,参与策动部分国民党海军起义;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预备退守台湾,派人请他赴台,他严词拒绝,影响并带动一批海军官兵留下迎接解放,参加新中国建设;福州解放后,他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

       他是全国政协第1届委员、全国人大第1、2、3届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

       1969年3月,患病住院;在生命最后一息,留下遗书,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关怀表示铭感终生,并劝告在台国民党军政人员为祖国统一事业做出贡献;7月30日在福州病逝,终年80岁。

       2009年,在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影片《建国大业》中,著名武打巨星李连杰饰演陈绍宽这位中华民国时期的海军宿将

       陈绍宽故居

       故居概况

       陈绍宽故居位于福州火车南站西侧的站前路,坐北朝南,占地754平方米,为中、西合璧的建筑,建于1921年。抗战后不愿打内战的陈绍宽回乡隐居,在这里生活了23年。故居门前有一处埕,正面墙为西洋建筑式样。高大的鞍形封火墙带有典型的福州传统民居的特色,主座为穿斗式木结构,前、后天井,单进,进深7柱,面阔5间。东批榭现辟为“陈绍宽事迹展列室”,展列室墙上挂着主人在不同时期的照片。故居厅堂上有精美的灯杠,前廊的雀替、木垂花引人入胜。

       花园故居西后侧为后院,正座西侧为花园,占地1000多平方米。花园内茂密的树木下由一座月型的水池,一座日型的池塘和一座四周环水的亭子组成,三者间水道相连。这正是主人的职业的再现,日型的池塘象征大海,月型的水池象征军港,四周环水的亭子象征指挥塔,相连的水道象征江河。可惜的是,由于年久失修,池塘石驳岸大部分已坍塌,池塘也成一潭死水。1960年,政府拨款重修陈绍宽故居。陈绍宽的祖宅,也就是他出生的地方,在村中中街的小山坡上与村幼儿园相隔不远的地方。

       福州市府叫停搬迁计划整修陈绍宽故居

       1986年,陈绍宽故居被批准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州市名人故居。

       为配合福州东部新城的建设,福州市有关部门原计划将陈绍宽故居搬迁到福州南湖公园。

       但是为保护故居完整性,福州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5月做出叫停搬迁故居的决定,并计划整修陈绍宽故居。